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夏季攻势即将全面爆发。美国拜登政府正在全力推动乌克兰采取主动进攻策略,试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扭转战场局势。与此同时,北约试图拉拢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其接受停火谈判,但三国均明确拒绝,展现出独立外交立场。
目前,俄乌双方在苏梅与顿涅兹克地区集结兵力超过130万,战局进入白热化。俄军已在顿涅兹克方向展开进攻,被普遍视为夏季总攻的起点。
乌克兰方面则获得西方大量军事援助,仅炮弹一项就收到超过42万枚,其中美国是主要供应方。泽连斯基政府也在内部进行人事调整,更换国防部长,并要求军工厂全天候生产,以期实现部分武器自给。
展开剩余66%俄军在战场上仍保持人数优势,兵力超过70万,并通过本土军工体系维持弹药供应。此外,朝鲜方面已向俄方提供大量炮弹支持,未来几个月还可能派遣数万士兵协助作战。
美国政府明确要求乌克兰必须主动出击,放弃此前的防御策略,以“挫败俄军攻势”。
美方还设定时间表,希望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看到战场局势出现明显变化。与此同时,美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持续加码,并在私下讨论是否允许乌军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北约方面,英法牵头组建30国“自愿联盟”,计划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并为战后重建做准备。欧盟也持续跟进军援节奏。
北约秘书长吕特则公开呼吁中国、印度、巴西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其接受停火谈判。他还暗示,若三国拒绝配合,将面临更严厉的制裁,理由是三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对此,中印巴三国立场一致,明确拒绝北约的要求。中国外交部表示,不接受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敦促有关方面冷静克制。印度方面则强调其能源政策独立,拥有多个能源合作伙伴,不惧任何制裁威胁。巴西总统卢拉直言,巴西不会接受任何外部势力的控制,并警告美国若采取加税等手段,必将遭到反制。
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正在显现,不仅战场局势日趋紧张,国际政治博弈也愈发激烈。
美西方试图通过经济制裁与外交施压拉拢中立国家,但中印巴的联合回应表明,全球多数国家并不认同这种单边胁迫行为。
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才是出路。在局势不断升级的当下,各方更应保持克制,避免冲突进一步扩大。而中印巴三国的坚定立场,也向世界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强权不能代替规则,胁迫无法赢得尊重。
发布于:湖北省实盘股票杠杆平台,网上平台配资,手机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