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海巨轮如何实现智能转型,寺河矿工装洗衣房一年能省百工时,焦煤集团智能化矿井产能占七成
在晋南沁水的寺河矿,煤藏深埋地下,地质储量达到15亿吨。2022年智能化改造时,矿里安装了956台摄像头,每个工作面都能实时监控。记得调度中心电子屏上的参数跳动得飞快,矿工小王说,他下井次数少了许多,井下的电液控系统和传感器能提前发现异常,有几次就是靠它们避免了危险。这种全覆盖的智能设备让矿工体力负担减轻不少,现在大家都愿意多尝试操作机器,矿里工作气氛也变了些。像寺河矿的工友们,每次上下井换装、乘缆车、洗澡这些琐事,耗时的确还多,可智能化洗衣房一年能省下不少麻烦,扫码就能收到衣服洗好短信,没人再为找衣服而烦心。你在煤矿工作时,能用上哪些智能设备?可以聊聊身边的变化。
智能矿井的普及,让山西焦煤集团的产能激增。机电部二级专家田军曾提到,集团建成50座智能化矿井,井下固定岗位工人一年减少1500余人。焦煤的智能矿井年产能已达1.3亿吨,占集团产量的七成。实际执行过程中,小刘碰到过几次井下传感器警报误报,但多半还是帮他们发现了隐患,这种预警比人工排查高效得多。对比未改造的小矿井,焦煤在技术力量上还是有短板,但智能化产线让年轻矿工更愿意留下。要是你在矿井遇到智能化升级,有没有省力的经历?可以分享在新旧技术交替中遇到的挑战。
晋能控股五年重组路上,主动推动“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一体化”等产业融合。以长治区域煤矿为例,电厂与矿井签订长协协议,临近煤炭通过全封闭管道直接运输减少成本。有一次,设备负责人在展示煤电一体化流程时,手指着管带输煤图纸讲解,脸上带着一丝自豪。重组后集团压缩管理层级,每年三四十家单位实现扭亏。现代能源企业适度多元发展不仅保证能源供应,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如果你在能源企业经历过业务整合,对生产效率提升有哪些感受?欢迎交流你看到的效果。
在推进煤矿智能化的过程中,生态环保和人才结构同样是难题。晋能控股每年将营收2%用于环保和研发,水污染治理借助多级处理基本实现近零排放。有次矿井水外排,职工小张巡回检查水质,发现出水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可以用来补充生态用水。但煤矸石、粉煤灰依旧难以大规模处置,运输成本高,企业只能委托第三方处理。煤矸石外运到河南,运费每吨竟然比原料还贵,这种困境让内部管理人员常犯愁。如果你有环保经验,觉得哪些工艺改造最有效?可以聊聊矿区废弃物处理的办法。
智能化矿井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影响着矿工的生活与人才流动。寺河矿工作人员聊起工装洗衣房时,说到以前衣服洗一次得等三天,现在扫码扫码当天就能取到,大家时间都省出来了。工人年均工资有18万元,远超当地平均水平,但大学毕业生到井下干活,往往坚持不了太久。晋能控股总部一年扩招六百多人,报名者却有几千。未来,矿工职业正在恢复“香饽饽”的地位。你身边有没有因为智能化升级而改变想法的年轻矿工?欢迎说说你的故事。如果你关注煤矿智能转型,建议持续学习设备操作技能,适应技术复合型岗位,为职业发展储备力量。在智能煤矿,你看到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欢迎分享对煤企未来的看法。
实盘股票杠杆平台,网上平台配资,手机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