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票房能力,还真不能质疑陈思诚。
2025年到现在,院线只能说一片哀嚎。
虽然《哪吒2》开年爆火,却后继无人,影院靠一部电影死撑三个多月,一直到五一档都萎靡不振,爆款少之又少。
很多观众都说,已经很久没有去电影院了。
终于,随着暑假拉响,那个掌控票房与话题的男人回来了——
陈思诚
在国产犯罪片的领域,你不得不服陈思诚的票房号召力。
三部《误杀》33亿票房,2023年一部《消失的她》就轰下35亿票房,就更别提招牌ip“唐探”,票房就海了去了 。
每一次他的电影不仅在获得巨额票房的同时,还能引起广泛的话题度与关注。
而这次的《恶意》依然是陈思诚的纯血团队——
导演来牧宽和姚文逸都是剧版《唐探》的导演,陈思诚负责编剧与监制统筹大局,保证故事与整部电影都足够“陈思诚”。
主演张小斐、黄轩、梅婷、李庚希、张子贤、陈创、艾莉亚....
演技好,路人缘佳。
票房?
还没上就先爆了。
《恶意》7月5号才正式上映,但观众早就急不可耐,截止到发稿前,光点映就超过了2205万票房。
“想看”的人数还有足足8.2万。
而点映期间,就有人已经开始二刷了。
恐怖,太恐怖了。
看来这个暑期档,陈思诚已经提前完成了任务,把整个大盘先带起来了。
第一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发现陈思诚不仅对于商业片的制作已经炉火纯青,而对于自己,他也有了在尺度上的巨大突破。
这一波群嘲,刺痛了太多人。
一、双重命案,嗜血媒体,主角可能是你自己
电影开场就节奏拉满。
雨夜,医院,灯光昏暗,疑云密布。
母亲“尤茜”突然发现自己患癌的女儿失踪,她惊慌失措在走廊狂奔,终于通过门窗看到了天台上的女儿。
而眼前,负责女儿病房的女护士竟然在女儿的身后!
尤茜夺门而出,却正好看见女儿与护士双双坠楼的画面。
女儿当场殒命,护士昏迷不醒。
“是护士推她下去的!我看见了!”
尤茜发了疯一样狂吼,凄厉的叫声撕裂了整个医院。
事发后,《夜话》栏目的首席记者“叶攀”火速来到现场。
因为之前有过一段合作经历,叶攀采访了尤茜,并详细调查了女护士的背景。
尤茜一口咬定是护士害死了女儿,而在医院其他人的口中,这位护士也是私生活混乱,且与尤茜有过矛盾。
再调查背景,女护士私下里烟酒都来,常年混迹夜店——
“抽烟、喝酒、还有纹身,这一看就不是好人啊。”
在种种惯性思维下,整个媒体都向母亲倾斜,认为女护士就是害死孩子的凶手。
事件热度越来越大,可叶攀这边却始终没有发出报道争夺流量,老板强势介入,叶攀半推半就之下发布了文章:“两个小时之内,我要让她上热搜。”
一石激起千层浪,女护士被千夫所指,其母亲整日以泪洗面。
而叶攀以及整个《夜话》栏目首战告捷,尽情吞咽着这波流量。
然而,事件却急转直下——
一位自称是女护士朋友的人来爆料,本以为是夯实事实,没想到在直播间中,他却对叶攀火力全开。
原来,女护士并非不检点,只是被渣男所骗。
而抽烟喝酒泡夜店等等行为,也只是在与生活做抵抗。
倒是母亲尤茜,曾对孩子有过迟疑和犹豫,且女护士还知道母亲的某个秘密....
听到这一切的叶攀,整个价值观瞬间崩溃。
难道,真正的凶手是母亲尤茜?
而接下来,他的发言更像是一把尖刀,直插叶攀乃至整个媒体的心脏:
“你们找不到凶手,就选择她,然后将她一步一步变成凶手?”
比起杀死女儿的凶手,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笔尖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判死刑的媒体,其实更让人恐怖。
笔尖能够杀人,在真正的真相出现之前,任何的定论都是帮凶!
比起真相,比起受害者,他们更在意的是热搜。
然而这只是《恶意》的第一个反转,随着后续剧情的层层递进,就会发现陈思诚这一次的野心太大了。
二、100分钟,3个大反转,结局不能剧透!
作为编剧,《恶意》这部电影无论是表层的故事性,还是深层的讽刺,陈思诚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观感层面,电影100分钟,分为3个大反转。
每一次反转都将整个故事颠倒重来,甚至主要角色都发生变化,完全不亚于全新的故事,新奇感拉满。
而大段落中还夹杂着非常多的小反转,令人血脉偾张的小情节,穿插着主角的过去和当下。
一个明线,一个暗线。
在结束的那一刻,两条故事线终极汇合,那一条隐隐闪烁的暗线突然亮起,观众这才意识到——
好家伙,陈思诚你在这藏着呢!
怎么形容这部电影呢?
就和《误杀》《消失的她》一样,完全不能剧透,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精巧的魔方,每一块都有作用,直到最后你才能拼好故事的全貌。
三、陈思诚的3个问题
而质疑媒体的公权力,这只是陈思诚的第一问题。
第二个问题才是本片真正要探讨的东西——
媒体该如何权衡大众的情绪需求与现实、流量的错位?
网络时代,或者说快餐时代,所有人对一件事的看法是非黑即白的。
要么,你是坏人,遭千夫所指。
要么,你是好人,被捧成神祇。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很多时候,观众并不在乎事件的发展到底是如何,他们只需要一个结果,一个角色,
甚至是说,一个可以让他们发泄怒火的对象而已。
然而真相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是有隐情的,是有反转的,是有很多不能言说的细节的。
随着剧情深入,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中的人全都跟你预想的不一样。
叶攀也想要真相,但在老板与同行竞争之下,终是犯了错。
护士也没有想破坏家庭,她被渣男所骗,对于尤茜的女儿疼爱有加。
而母亲、女儿、助理甚至是公司老板,也都有自己的难处和抉择。
你能说他们是坏人吗?不能。
但你能说他们没错吗?好像也不能。
而媒体的准则是流量,即使在知道真相如何的情况下,即使在知道当事人并没有那么坏的情况下。
他们依然会放大错误,隐瞒实情,从而造出一个真正的“坏人”出来,以此兜售流量。
这就是人生,这也是整部电影最真实的讽刺——
没有人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也没有人能够在媒体审视下坚持一天时间,只要媒体想,他们就能写死你。
这才是真正能杀人的笔!
而更让我惊喜的是,电影在最后的最后,陈思诚竟然将视角回望,把终极问题抛给了媒体自身。
如果你是一名记者,面对试药作假,却以此为生的弱势群体。
你该怎么做?
如实报道,这群人就家破人亡。
故意隐瞒,这就是违背职业道德。
这与《我不是药神》中的电车难题如出一辙,把现实与职业梦想放置在你面前,你该如何选择呢?
叶攀的选择,让自己付出了代价。
可当初如果选另一个选择,她会过得好吗?
最后
毋庸置疑,《恶意》正式上映后,肯定会在电影院掀起一波风浪。
第一,它确实保证了商业性。
100分钟的时长高潮迭起,3大反转还将电影分成3段,保证观众的情绪持续高涨。
而手持镜头、bgm轰炸与风格化的光影设计,更是让这部电影力道十足,信息量爆满。
第二,它有绝对的话题性。
电影讲的是自媒体,而如今又是自媒体最繁盛的年代。
公号、视频、采访、新闻报道,各种形式都让人仿佛正在经历,而每一条报道背后的蝴蝶效应,更是让观众能产生与现实联动的震撼——
原来一篇文章,一个热搜,能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
对于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媒体与网友的关系,也会有全新的了解。
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当下看的电影,就像陈思诚所说的:
“电影技法已经很难有突破了,但是拍什么,创作者怎么跟时代共舞,言必由衷很重要。”
人言可畏,纸媒时代有《阮玲玉》。
如今这部《恶意》的出现,算是开了个好头。
实盘股票杠杆平台,网上平台配资,手机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